沉浸在大自然氛圍被花草包圍,如果你是招蚊蟲體質,如果剛好是蚊蟲牠家,有可能會被「打擾」而掃興!

相信台灣的皮膚科醫師研究蟲咬反應的第一人,非林仲醫師莫屬;此篇只是重新寫出老師平時的教導與諸多叮嚀,也希望能讓患者了解蟲咬反應的特色,進一步分享交流。

 

IF

身上有一顆一顆的疹子到底是什麼?

 

皮膚出疹的型態有許多種,什麼樣的疹子會讓皮膚科醫師警惕是蟲咬反應?和濕疹、蕁麻疹有什麼不同:

  1. 通常是散在性的一顆一顆紅色凸起,也可產生水泡膿
  2. 一個病灶會持續超過24小時,藉此和蕁麻疹區分
  3. 病灶表面粗糙的疹子比較像濕疹
  4. 紅腫癢為主要症狀,若有壓痛的情況要考慮細菌感染
  5. 隱翅蟲等不是直接叮咬產生的皮疹,有其特殊形

 

除了外觀上的特色,蚊蟲咬反應另外還有幾個重點:

  1. 不一定咬後當下會發生,屬於遲發型免疫反應可能數天後才看到疹子
  2. 多數人如果反覆叮咬後,反應會漸漸減弱,從大腫包變成紅豆冰
  3. 舊的疹子可能因為新的叮咬再度腫起來

 

 

IF

發現蟲咬時

該如何知道是什麼蟲?

 

蟲咬反應的處理並不困難,有時候沒有診斷出來或者錯誤,也會因為免疫反應周後消退而結束,但是如果反覆被叮咬就會產生持續的紅疹,不堪其擾;因此,如果能夠判斷出來叮咬的蚊蟲種類,就可以幫助患者尋找源頭,進而避免去除。

以下列舉目前台灣常見的蟲與其特色

 

 

IF

發現蟲咬反應時

該怎麼處理與避免再發生?

 

再一次說:蟲咬反應的處理並不困難,不用把它想得很複雜!如果有下敘狀況時,可以這樣處理:(提醒ps:如果自己無法處理或有惡化就要趕快找皮膚科醫師協助)

  1. 當下很癢很不舒服:沖水可以快速緩解熱癢感。
  2. 處理遲發型免疫反應,最有效還是使用口服或者外擦類固醇,抗組織胺可以減緩癢感,但並不治療發炎反應;不再接觸沒有細菌感染的情況下,不治療也會痊癒,只是過程痛苦。
  3. 避免續發細菌感染,冰敷取代摳抓,若有疼痛影響活動情況,可加上抗生素殺菌。
  4. 找到致病原因,避免接觸:幫家裡的寵物除蚤、趕走陽台築巢的鳥類等。

 

避免蟲咬,大多時候可以視環境事先預防,除了大部份人已有基本的預防方式外,再補充正確的皮膚科醫學處理知識,必定可以全身而退!

 


蚊子叮, 皮膚疹, 疹子, 蟲咬疹子, 蟲咬膿泡, 紅疹, 跳蚤皮膚炎, 禽蟎皮膚炎, 疥蟲皮膚炎, 小黑蚊皮膚炎, 毛毛蟲皮膚炎, 隱翅蟲皮膚炎, 荔枝椿象皮膚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