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異位性皮膚炎 [ 治療篇 ]

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相信大家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如果還不了解的民眾,可先參考先前的文章:https://pse.is/3eufnc ),這次就來談談,異位性皮膚炎有哪些治療方式? 如何預防惡化及復發? 了解這些基本的治療準則,當患者及家人遇到狀況時不易手忙腳亂,配合治療穩定後,也能回歸正常生活。

 

IF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準則

 

異膚治療可分為以下5大準則:

  1. 減少刺激
  2. 積極保濕
  3. 藥物治療
  4. 照光治療
  5. 生物製劑

準則一:減少刺激

異位性皮膚炎因為膚質敏感脆弱,因此需要:

    • 避免濕度太低和過熱環境
    • 減少過度與刺激的清潔劑
    • 舒緩焦慮與壓力的狀態
    • 減少摳抓與貼身衣物摩擦刺激

至於食物和空氣中的過敏原(塵螨),需要積極預防嗎?

目前大家的意見是傾向不需要,因為這些過敏原的診斷多數來自於抽血報告,有非常大部分的患者抽血報告陽性(表示有致敏),但致敏並不直接代表會發作有症狀,因此建議需要搭配臨床症狀才決定是否積極預防!

準則二:積極保濕

基本原則可以參與之前保濕的文章:https://pse.is/3gnuz3
至少一天兩次,洗澡洗手後都需要再度補充,接著還有兩個問題是許多家長的疑問:

    1. 添加神經醯胺(Ceramide)和天然保濕因子(NMF)的產品比較好?

的確有研究顯示補充表皮缺乏的上述兩項物質能有更好的作用,但其適當的使用方式與比例尚未被完全揭露,且此類產品多半較昂貴,建議如果願意擦且能負擔才購買。

    1. 洗澡時,泡澡好還是淋浴好? 泡澡需額外添加東西嗎?

有人傾向泡澡恢復皮膚含水,有人喜歡沖澡時間短傷害少,但研究結果顯示洗澡的方式對於治療皮膚炎沒有差別喔!只要能在事後擦乾立刻塗上保濕用品都能達到好的效果;至於泡澡是否需要添加更保濕的油類?結論是不需要。

但如果有明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存在、有「黃色結痂」等狀況;可以適度加上一點漂白水,以不傷害皮膚為原則,做除菌的動作。

 

使用5%的次氯酸鈉漂白水,加水稀釋1000倍體積,浸泡5分鐘,一周兩次,改善就應該停止!

 

準則三:藥物治療

以下分為局部藥物(外用藥)及口服藥物兩種:

    1. 局部藥物
      • 類固醇
        對於急性發作與中重度患者,外用類固醇仍然是效果好,能快速減緩症狀的藥物;當然類固醇長期使用有其副作用,但家長們也不避過於恐慌,在皮膚專科醫師的追蹤觀察之下,會適時調整避免不良反應發生。
      • 免疫調節外用藥
        對於輕中度,與維持治療期的患者;『普特皮』與『醫立妥』也是不錯的選擇,且沒有類固醇副作用。
        兩歲以下禁止使用的標語,近年來也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其錯誤之處,但對於嚴重的濕疹效果太過薄弱,因此與類固醇的搭配使用是主流選擇。
      • Crisaborole
        針對PDE-4途徑開發出的新藥,有點類似擦的標靶藥物感覺,但目前台灣還未見其上市。
    1. 口服藥物
      • 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對於緩解癢感有效,也可以利用其效果來幫助孩童容易入睡,不會因為癢感而中斷睡眠。
      • 類固醇
        面積太大、流湯流水嚴重程度較高的疾病狀態;建議短期使用,以求迅速減緩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但也需要適時中止使用。
      • 免疫調節藥物
        多種免疫調節藥物,雖然作用不及類固醇迅速,但一兩周之後也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健保給付規定較為嚴格,且長期使用仍有其副作用,適合中重度患者局部擦藥仍然控制不佳的情況,需謹慎使用。

準則四:照光治療

窄頻的UVB照光治療,被證實可以減少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和調節表皮免疫功能,因此全身大範圍的患者,也可以考慮接受一周2-3次的照光治療;但臨床上最大的問題是孩童照光時的安全性,需要能配合的孩子在密閉空間待上數分鐘,且做好保護以免曬傷與傷害眼睛。

準則五:生物製劑

Dupilumab(杜避炎),異位性皮膚炎的首個生物標靶治療。
效果良好,但缺點是價格昂貴,一個月5-6萬元的費用,對家長來說是相當大的負擔;而健保給付的規定也較為嚴格,需要經過"照光治療"與"兩種三個月以上的口服免疫藥物",治療後仍然嚴重的患者才給予給付。

 

 

IF

忽然惡化?
最需要考慮伴有感染問題!

 

突然惡化的異位性皮膚炎,都需要考慮是否有感染的因素,常見有兩者:

  1. 細菌感染
  2. 疱疹病毒感染(疱疹性濕疹)
  • 細菌感染

多半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會有分泌物且常呈現有金黃色的痂皮,伴隨紅腫熱痛的現象;此時可以加入抗生素治療,並且使用前述漂白水稀釋泡澡的除菌方式。

  • 疱疹性濕疹

指的是「疱疹病毒」感染在原先濕疹的病灶上,通常會發現小患者皮膚症狀變嚴重,甚至會出現淺淺的潰瘍在皮膚,可能會伴隨發燒、倦怠的全身性症狀,這時候就需要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介入治療。

 

IF

如何預防復發?

什麼是濕敷治療?

短暫控制異位性皮膚炎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但維持良好的狀態、減少復發或減低復發的嚴重程度,就非常考驗醫師、家屬與小患者本身。

除了上述配合治療與避免刺激,還有幾個方式提供大家參考:

  • 主動式治療

局部擦藥搭配保濕,仍是多數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治療選擇。

國外已經提倡許多年主動式治療,雖然麻煩但卻是控制良好的關鍵;一般會建議患者,在急性期處理完成後,仍然要維持使用局部藥物,尤其是在每次都容易復發的位置,即使沒有病灶也必須定時塗抹藥物,但藉由頻率下降來達成預防且減少副作用。

一般建議急性處理後,可以改隔天使用,如果控制良好可以更減少至只周末塗藥。

 

  • 濕敷療法

通常於急性嚴重期間使用,當然想要維持治療效果也可以持續;臨床施行最大的問題,應該是耗時麻煩,但其實效果相當卓越;簡單來說,就是使用半密封的方式來加速表皮保水修護,若添加藥物也可以增加吸收程度,具體方式:

  1. 選擇配方:可以選擇輕度類固醇藥物混和凡士林或保濕乳(塗抹在患處或包覆材質內面)。
  2. 包覆患處:可以使用商品化的束套,也可以使用大面積的紗布。
  3. 反覆加濕:內是潮濕層每半小時補充一次,外頭可以套上乾的固定層。

反覆加濕2-3次即可,急性期可每日濕敷,依照嚴重程度減低頻率!

 

 


 皮膚問題, 濕敷療法, 皮膚炎, 皮膚癢,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 皮膚過敏, 照光治療, 生物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