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類固醇藥膏擦了皮膚變薄,能不擦就不要擦?類固醇擦了會月亮臉,好可怕!破解皮膚科門診常見用藥3大迷思,提醒民眾依醫囑用藥才能兼顧用藥安全及疾病治療!
IF 皮膚用藥迷思
迷思1:皮膚科都用類固醇有毒?
「Steroidphobia」(類固醇恐懼症)是醫師對於少數患者們極度恐懼類固醇發展出的名詞,從美國仙丹快又有效,到水牛肩月亮臉發慢性毒藥,類固醇的好壞到底該怎麼分?
其實類固醇是每個人本來體內就會分泌的物質,能幫助我們快速緩解的抗發炎製劑,只要不是維生素感染產生的發炎,基本上都可以很好的使用類固醇處理;但類固醇處理的是「結果表現」:發炎,如果無法處理源頭(產生發炎的原因),且長期使用就會遇到我們耳聞的問題。
短期使用也許只要考慮腸胃道的症狀,加點胃藥,飯後使用就可以簡單輕鬆應對;但使用長期量高的口服類固醇的確就會產生發胖、代謝異常等問題。局部擦拭在正常皮膚太久也容易有皮膚萎縮、血管擴張的疑慮!
何謂長期?其實是個很難的問題,跟疾病狀態與用量有關係;大致上可以定義為4周以上超過生理劑量的使用。
因此,當疾病狀態發炎過於嚴重或者症狀難忍,且預期不需要長期使用的狀態,類固醇就是很好的藥物;反之像是大範圍嚴重乾癬,這種需要長期控制的疾病,相對來說就不是好的適應症。
IF 皮膚用藥迷思
迷思2:皮膚科藥物都會想睡覺?
在皮膚病用藥範疇內,基本上有嗜睡影響的藥物多半是能進入中樞神經的一代抗組織胺藥物,新一代藥物雖然號稱影響少,但仍有少數患者比較敏感,抗組織胺或者大家俗稱抗過敏藥物的運用廣泛:眼睛鼻子皮膚過敏都可以使用,但其目的多在症狀緩解,除了蕁麻疹之外,真正要迅速治療疾病還是得依靠其他藥物搭配使用較佳
IF 皮膚用藥迷思
迷思3:皮膚科藥物有癢才擦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