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痘,雖然對它很熟悉,但還是有許多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解決的問題。此時,皮膚專科醫師的建議與解答,就非常地重要,如果能瞭解這些資訊,「戰痘」這件工程,就會容易許多唷!
以下列出幾項我在門診中,常常被青春痘患者問的問題;希望,也剛好是你正在苦惱的疑惑,這樣就太好了!
IF
我很在意青春痘留下的凹洞
這些紅、黑色的痘疤
該在什麼時候處理比較好?
任何皮膚的發炎反應,都有可能會留下「顏色變化」與「疤痕」產生。
一般我會建議在以下這些條件都具備時,在來處理這些困擾你的痘疤最為洽當:
- 已經開始治療痘痘
- 且已經達到穩定至少2-3個月
- 幾乎沒有新痘痘產生
原因是不希望處理了這區域時,下次又在新的區域產生,這樣地反覆,顧此失彼,不僅可能浪費時間精力,也要為患者的荷包作節省的考量。以上是最理想的情況之下,但是,當然會有部分患者,因為生活工作上的需求,希望能盡早處理。
的確,不管雷射或是脈衝光,都有能有可同時改善「痘痘生成與後遺症」的實證報告,但就必須得能接受上述的狀態(一波未平可能一波又起)。
還有另一個重要值得釐清的議題是:「正在接受口服A酸治療的患者,是否可以同時接受雷射光療呢?」
針對這個問題,傳統的教科書上是不建議的,擔心會影響皮膚癒合的過程;但近幾年這樣的觀念已經被修正,如果是「低劑量」的口服A酸治療,可以同時合併雷射光療,並不會影響整個修復新生的過程。
補充 痘疤形成的原因及過程
痘疤是主要是因為感染發炎或外力擠壓所形成的,往往是因為在青春痘(痤瘡)發生時,沒有得到及時與適當的治療,使得皮膚細胞的發炎反應影響了皮膚組織的破壞,造成疤痕的產生。
IF
想要處理顏色的變化,該接受什麼樣的治療?
紅色痘疤、黑色痘疤的處理方式一樣嗎?
處理之前,必須清楚:「想處理的是什麼樣的病灶?」然後個別對應不同的治療
- 顏色變化的痕跡:紅色與黑色素沉澱
- 皮膚的平整:凹疤與凸疤
首先談談顏色的變化的處理,基本上有兩種方式:
- 藥物
常用的藥品有
- 杜鵑花酸(擦):特別對「紅色」變化有效
- 含對苯二酚的退斑膏(擦)
- 傳明酸(口服)
- 高劑量維他命C(口服)
基本上,上述藥品都對於黑色素沉澱有實證上的治療效果;但使用藥物沒有絕對的優點,當然還是有缺點的:「效果慢」。除了有些藥品,部份人擦了會刺激過敏之外,藥品的治療方式,普遍適合可以接受慢慢改善、吃擦藥不容易過敏的患者。
- 光療
雷射光電治療,是需要依「想處理的顏色」來「選擇對應的工具」。
- 紅色:染料雷射、脈衝光、皮秒雷射
- 黑色:銣雅鉻雷射(市場上稱除斑、淨膚、粉餅雷射…等,其實都是一樣的;甚至也涵蓋一部份皮秒雷射)、脈衝光、皮秒雷射
簡單來說,染料雷射專門只針對紅色斑痕效果也最顯見,其餘工具都只是輕微改善紅的程度,更多的部分著重於黑色沉澱的處理。
通常需要數次的治療,會建議間隔至少一個月讓皮膚有足夠恢復新生的時間,再做下一次的治療。
提醒
單純「顏色上」的變化,雖然會隨著時間慢慢恢復,但通常需要數月到數年的時間;傳統上,覺得只要能控制好不再產生新的痘痘,可以單純地等待顏色消退;但近幾年來新的研究顯示,紅痘印的組織也存在持續的發炎反應,所以也是會增加產生凹陷疤痕的機會,因此建議及早介入處理!
IF 我的臉上已經產生凹凸的疤痕了,該怎麼處理? 有人說皮秒雷射很好? 有人說UP雷射可以打最深? 有人說需要手術處理? 又有人說填充也可以?
處理凹凸不平的疤痕之前,我都一定會先跟患者溝通一件事情:
假設現在是0分,完全正常平整的皮膚是100分,即便做再多的處理,我們都不可能達到100分,所以我們需要預防;但是藉著各種處理方式,我們也可以把0分提升到80-90分;所以產生凹凸疤痕後,還是可以積極處理,且處理之後就是永久不會有退步的問題。
處理凹凸不平痘疤常用的方式,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
- 光療:飛梭雷射、皮秒雷射、二氧化碳雷射(就是市場上的Up雷射或CO2雷射)
- 填充:自體脂肪、玻尿酸、Sculptra聚左旋乳酸
- 手術:切除、皮下剝離、真皮移植
上述處理凹凸不平痘疤的方式,光療算是最普遍、最輕鬆的方式;市場上也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機器與名稱,但整個演進的方式從最早的全臉二氧化碳磨皮→點陣分散的飛梭雷射→到最新的皮秒雷射,基本上是從恢復期最長、併發症最多到少的進程,而治療效果上卻是從最有效到最輕微的歷程。
各種方式都有所屬的治療對象,基本上都是有限度破壞皮膚,然後在重建新生的過程中,藉由膠原新生填補,纖維收縮拉緊的方式,來減少疤痕的深度與廣度。
以下為各種針對痘疤治療的方式,再做進一步介紹:
- 二氧化碳雷射
傳統的全臉磨皮現在已經少見,因為亞洲人膚色較深的關係,容易產生非常長期的色素沉澱,但是近幾年市場上熱門的Up雷射,其實也是其中一種;利用其深度較深,且可運用分散點陣的優勢,來減少「有限度破壞皮膚」的傷害。
- 飛梭雷射
IF 我有「蟹足腫」的體質又有「痘疤」 該怎麼處理?
其實醫學上有清楚的定義,會突出皮膚表面的疤痕可以分成以下兩種:
- 肥厚性疤痕
- 蟹足腫
這兩者的區分點在於,會不會超過原始傷口的範圍。蟹足腫則是會超過原始範圍,有這類體質的人容易在皮膚張力強的位置,因為受傷,而產生巨大會癢會痛的疤痕,而和痘疤的交集多半在前胸後背與臉部的邊緣處。
在治療處理上,如果只是肥厚性疤痕仍然可以接受上述的所有治療;但有蟹足腫體質的人,會先建議其遵循常規治療方式,例如:局部注射類固醇,才是安全的處理辦法。
影音分享
青春痘, 痤瘡, 長痘痘, 痘痘肌, 痘疤, 痘痘皮膚科, 皮膚科醫師, 楊慶升醫師, 毛孔阻塞, 粉刺, 黑頭粉刺, 白頭粉刺, 痘痘發炎, 四環素, 口服A酸, 痘痘雷射, 煥膚療程